春季圓茄的管理技術說明
2020/3/24 來源: 作者: 瀏覽次數:1811
一、日常管理上的側重點
1.防蹦果蹦頭。
有不少菜農的圓茄出現了裂果及果柄和生長點蹦斷的情況。據了解,當前圓茄正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的時期,菜農們在該期會加大肥水供應量,以促進棵子和果實的生長,因此不論是幼果還是生長點,細胞分裂生長都十分迅速。而當外界環境劇烈變化時,表皮組織最先受到影響,生長變慢,但內部細胞仍然會保持原來的生長速度,當兩者生長不一致超過了一定程度時,幼嫩的表皮就會被撐裂,所以才出現了蹦果和蹦頭的情況。
當棚室內有該情況發生時,應注意調控棚內環境,避免溫度、濕度等劇烈變化。對于出現斷裂的果柄和生長點,一定要做好病害預防,避免出現病害流行。
2.茄子瞪眼期要保證養分供應。
茄子瞪眼期是指從坐住果以后到膨大露出花萼的這一段時期。據了解,在瞪眼期內果實生長較慢,多進行細胞分裂和營養積累。而當果實生長到雞蛋大小時便會迅速膨大,果萼與果實之間的白色部分越寬,表示果實生長越快。因此,從瞪眼期開始要加強肥料的供應?梢栽诖藭r期及時追施高鉀水溶性肥料,如芳潤、甲殼膨果素、優聰素等,同時在葉面噴施全營養型的葉面肥輔助補充各種微量元素。
3.合理疏葉。
在圓茄生長過程中,為了改善下部通風透光條件,促進果實著色,要將下部老葉去除。但不可疏葉過狠,否則沒有足夠的葉片制造有機營養,果實膨大就慢。
具體做法是在果實摘除后,再將所摘茄果下部的老葉疏除,上部的葉片應該全部保留。疏葉后要保證茄果下部至少有兩片功能葉制造營養。隨著茄果采摘,逐步將下部葉片疏除。只有保留茄果下部部分功能葉,才能保證葉片制造的營養同時滿足根系和果實生長的需要,維持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平衡。如果植株生長過旺,葉面積過大,葉片重疊較多,可有選擇性地將植株內膛難見光的葉片疏除,以改善植株通風透光,增加光合產物積累,使植株健壯生長,取得好的效益。
二、防治病害上的側重點
1.抹杈后重點防治細菌性病害。
當前正值圓茄棵子“青年期”,棵壯根旺,吸收能力強,生長旺盛,因此抹杈后傷口處流出的傷流液較多,對細菌性病害的侵染十分有利,容易導致茄子細菌性爛稈發生。特別是在陰天溫度低、濕度大時,棚內濕氣排不出去,在抹杈后傷口上容易發生腐爛,導致傷口以上莖葉萎蔫。
因此,抹杈時一定要選擇晴朗天氣上午,此時通風良好,棚內濕度低,利于傷口愈合。當出現細菌性爛稈的情況時,可以用小刀刮去表面腐爛組織,用氫氧化銅配合鏈霉素涂抹傷口即可。
2.要防好葉部斑點病。
據了解,近期圓茄褐斑病發生較為嚴重。據桑師傅介紹,褐斑病在門茄快要采摘,對茄在拳頭大小時發生最為嚴重,因為此時下部老葉還未摘出,通風透光條件差,病害從下部老葉侵染后迅速向上發展,直至侵染到上部葉片。在棚中多呈兩頭輕中間重的發生趨勢,而且棚面角度小,低矮的棚室相對要嚴重一些。
除褐斑病以外,還有褐色圓星病、早疫病等容易發生,要加強預防,可用戊唑醇、百菌清等噴霧,對多種葉部斑點有預防作用。